六、项目可行性分析 (一)项目背景 1.发展现状 外国语学院于2010年开始增设英语翻译方向,迄今已有5届学生顺利毕业。根据现有数据统计,近半毕业生在中小学从事英语教育工作,以翻译为职业的毕业生为数较少。究其缘由,主要有:(1)翻译方向伊始,对人才培养和定位不太明确,与市场接轨有差距。(2)教师翻译教学经验不足,缺少系统有效的翻译教学模式(3)语料库资源匮乏,学生践行翻译来源受限,没有与社会衔接的实践平台。(4)毕业生自身无法胜任社会翻译工作需求。 2016年,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外国语学院建立了翻译实训室,引进了翻译教学实训系统,包含翻译教学、实训和实践三大平台。此平台丰富了素材语料库,涉及金融、外贸、商业、旅游、汽车等16个行业的500 万条术语语料,并提供语料库建库工具,可建立或积累各专业和不同的语料库,保证各专业用户的长期翻译质量和风格要求。同时,中心还配备了口译系统软件,可同时满足口译教学功能、口译训练功能、会议同传和辅助教学管理功能。 翻译实训室的建立,有效地弥补了教学理论的不足,为教师自身专业发展提供了多元化条件,有利于产教和产学的相互结合,为校企合作搭建了便利条件。这些都是为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专门翻译人才的重要途径。 翻译实训室建立两年来,外国语学院以此为依托,积极开展翻译方向笔译口译类课程建设和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积极为学生寻求市场实践实训基地,与专业化翻译公司合作,聘请翻译学科专家学者报告讲学,同时积极参与本地相关翻译实践工作,让学校与市场逐步实现对接,双向介入,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定并及时调整翻译方向课程设置、培养目标,以期陆续培养出真正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本地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的翻译人才。 2.预期目标 依托翻译实训室,以我院2016、2017、2018级翻译方向学生为培养目标,以期达到以下目标。 2.1培养学生过硬的翻译技能。从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到师资力量的汇聚,都紧紧围绕“厚基础,重能力,强素质”的理念,充分利用翻译实训室,实现听、说、写、读、译五大板块立体式交互型互相连接,有效地培养学生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过硬的翻译技能,尽可能早地完成毕业生与市场的无缝对接。 2.2凸显多样化的翻译教学。充分利用翻译实训中心丰富的翻译资源,突破传统翻译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藩篱,丰富翻译教学实践,拓宽学生视域,利用真实+虚拟双重教学环境,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翻译教学模式。 2.3 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将专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结合起来,建立我院和本地 部门之间的直接交流和密切合作,一方面为学校提供实践教学场地和实习基地,另一方面为本地输送具有较强工作能力的对口人才,从而实现“产教双赢”。在此基础上开展信息沟通、人才培养、业务合作、资源共享、课题研究、政策咨询等共享性活动,更有利于师生进行科学研究与翻译实践。 3.支撑条件 3.1日臻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 从2010年翻译方向开设以来,每年都会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改进和修订。目前为止,学院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系统的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定位了翻译方向培养目标与要求,合理设置了各门专业主干课程与辅修课程,并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求,保证课程间的衔接与关联,以便作为指导翻译教学的有利保障。 3.2日益壮大的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翻译方向教师15人,包括一名翻译外聘教授、翻译博士。从学历、职称结构到研究方向基本能满足当前的翻译教学要求。见下图。
3.3前期的科研成果。 三年来,翻译教师累计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刊物近百篇,出版翻译类相关专著译著教材5部。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项,省级校级项目4项。 3.4实习、实训基地的建立与拓展。 从2014届毕业生开始,我院加大实习实训基地的建立,先后与地方政府机构、企业、翻译公司、旅行社和酒店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搭建了实践实战的多元化平台。学院与基地的合作主要以文献资料的外宣与翻译为主,辅之以口译接待、陪同及联络口译工作。详情请参见表1 。
实习、实训基地 |
数量 |
名称 |
政府机构 |
3 |
张掖市国土局、张掖市外事办、甘州区出入境管理处 |
企业 |
3 |
人行张掖支行、阶梯教育、张掖海升现代农业有限公司 |
翻译公司 |
2 |
欧朗国际翻译公司 |
旅行社 |
6 |
张掖市国旅、甘州旅行社、康辉旅行社、天桥旅游公司、黄金假日旅行社、华文国际旅行社 |
酒店 |
4 |
张掖宾馆、电力大厦酒店、天域国际酒店、金安宾馆 |
表1:外国语学院翻译方向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二)工作计划 1.组织机构
姓名 |
学历 |
研究方向 |
项目分工 |
李虎 |
本科 |
语言学 |
负责人、翻译实践实训基地建设、就业创业指导 |
何春霞 |
研究生 |
翻译理论与实践 |
翻译实践实训、就业创业指导 |
董家丽 |
在读博士 |
语言测试、跨文化交际 |
联络专家报告讲学、就业创业指导 |
史军 |
本科 |
应用物理 |
跟踪、统计毕业生就业创业情况 |
陈永江 |
研究生 |
口译实践 |
翻译实训、材料整理反馈 |
赵志华 |
研究生 |
翻译理论与实践 |
翻译实训、材料整理反馈 |
2.保障措施 2.1领导重视和制度保障。 学院领导高度重视翻译方向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关注翻译方向教学质量提升,积极为翻译方向学生就业开拓途径和平台,并制定一系列教学、科研、就业制度和办法保障本项目顺利有效实施。 2.2师资和实验室保障。 学院英语专业翻译方向教师均可有效参与本项目,承担课程教学、专项培训、校内外实践等任务,并积极联系校外实训单位和机构,聘请相关具备行业背景的专业人员参与项目管理、教学、培训等工作;学院翻译实训室场地和硬软件设备为上述各项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保障。 2.3翻译研究中心的成立。 学院即将申报成立河西学院翻译研究中心,该中心的成立为本项目的指导和实施提供了智力支持和顶层设计。 2.4实习实训基地的合作。 学院已前期建设的省内外翻译实习实训机构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实践实战平台,对学生就业创新能力培养具有重要保障作用。 3.量化指标 3.1确保本项目按时间节点推进实施,完成各阶段具体工作和任务。 3.2有效利用翻译实训室,开展科技文体翻译、旅游文体翻译、文学文体翻 译、基础口译、高级笔译、翻译综合技能实训等多门课程的教学研究工作。 3.3 在目前已建设的省内外实习实训机构基础上,通过本项目再拓展2-3家学生实习实训机构,并积极推送学生在其就业。 3.3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翻译资格证考试,加强培训,争取到本项目截止有2-3人获得翻译笔译三级证书。 4.建设环节 第一阶段:确保团队合理分工,提供智力和管理支持。 第二阶段:调试教学平台,开启新的翻译教学模式,积极搭建实践平台,促进产学研有机结合。 第三阶段:总结提升。 (三)项目创新点及社会价值 1. 项目创新点 1.1形成更加有效的“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模式。既能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又能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是高校与企业双赢的重要模式。 1.2增强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创造性,转变就业创业观念。充分利用翻译实训中心各类资源,全面提升专业学生的主体能力的专业素养。引导学生理性对待当前就业创业形式,明确个人定位,便于顺利实现专业学生自主就业创业。 2. 社会价值 2.1河西学院外国语学院立足河西,扎根张掖,主动承担着为地方经济建设发挥作用的重要使命。近年来,张掖紧紧围绕建设丝路明珠金张掖,实现幸福美好家园梦的目标,着力打造宜居宜游首位产业。因此,此项目的开展与实施将加大我院与本地政府、企业更加紧密的合作,为张掖的“旅游+”引领的包括张掖历史文化、地域特色文化、民俗文化、传统农耕文化等各类优势资源的外宣译介以及各类外事翻译工作发挥应有的作用,对服务本地建设具备一定的社会价值。 2.2辐射河西,面向甘肃,走向省外,服务全国。从目前我院翻译方向 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成果来看,部分学生在河西、兰州、福建、江西、北京、上海等地均从事翻译相关工作。通过本项目的实施与推进,我院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不断的提升与夯实,就业创业意识渐次改变,必将会有更多的学生致力于我国的翻译产业中。 七、项目审核验收目标 撰写调研报告 |